时间:2024年09月19-21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措施


  l 秸秆利用的瓶颈何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秸秆利用项目之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这么不好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行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不合算。这里面的根本问题应该是经济成本问题,即秸秆自身的价值以及在消耗秸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秸秆资源化利用前的收集运输储藏阶段。

  金色的秸秆毕竟不是金子,自身的价值有限,这决定了它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价格成本不会高。但秸秆自身密度低,量大,体积大,季节性强的特点,加上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造成其在收集、运输、存储、防腐等环节的成本急剧上升。以现在的市场情况,在田间地头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的价格在60—120元/吨,送到厂家后秸秆的价格直升到200—400元/吨,运输造成的附加成本是秸秆自身成本的3倍以上。

  当前,秸秆回收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农户驾驶小吨位的农用三轮把秸秆直接送到收购秸秆的厂家。这种办法虽然省去中间环节,但油耗、人力和机械的平均成本高。二是由厂家直接派大吨位车上门收购。三是有由秸秆收购专业户收购集中后再直接送到厂家。这两种方式都降低了收购运输环节的成本。但秸秆生产还有个季节性问题,那就是大量的秸秆在短短的十多天内集中“上市”,生产企业一时无法消化这么多的秸秆。大量剩余秸秆由于保存不当而霉变腐烂,利用价值降低。或因没有地方保存被白白毁掉。等到非收获季节,企业却买不到合适的秸秆,甚至根本买不到秸秆,秸秆供应出现 “青黄不接”的现象。

  由此可见收集运输、储藏空间的和储藏时间是当前影响秸秆作为商品进入生产流通领域的主要原因,这就是我国当前发展秸秆利用项目的瓶颈。要想使秸秆利用走出困境,首先就要打破这三个瓶颈——即如何把大量的、散置的秸秆从田间地头低成本地集中到一起,妥善保存,然后连续的供给到各个需要秸秆的单位。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建立专门存储秸秆的大型现代化收储仓库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由私人(个人或股份)投资;或者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或者由秸秆消耗量大的企业自行铺设网点。根据地域情况,在方圆10—20公里内,由一个乡或几个乡共同设立一个大型专业麦草收储仓库。仓库由专业人员科学设计,仓库的容量按当地秸秆的产量标准自行规划。防火防潮防霉变,机械化操作便利。仓库设有专人管理维护,储存经过打包压实的秸秆。仓库收购秸秆的方式,可以是农户自己组织运送秸秆,也可以由仓库联系秸秆收购专业户收购秸秆。

  而像玉米,大豆,高粱等秋季作物的秸秆一般用于饲喂牲畜,对于这类秸秆储存利用应该依靠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来消化利用。但我国目前养牛行业散养为主的养殖结构严重阻碍秸秆氨化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以大力建设大型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配备专业化的青贮塔或青贮池,大规模的氨化青贮秸秆,以保证供给养殖厂和养殖小区的供应是以后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样,建立专门存储秸秆的大型现代化收储仓库,既控制了秸秆在收集运输中的成本,又克服了露天存储松散秸秆大面积占地和易受天气影响发生霉变的缺点。解决了秸秆的长期存储问题,保证了秸秆原料在市场上的连续匀衡供应。瓶颈解决了,下一步就是选择适合当地的秸秆利用项目。各地政府在选择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l 因势利导,多样式结合,循环利用

  既然秸秆利用的技术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单靠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不行的,要多种方式相结合,互为补充,综合利用才是最好的出路。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气候情况,农作物种植结构,已经开展的秸秆利用项目综合考虑,着眼于未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型的方向发展。那些千家万户的小沼气建设和散户型养殖不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逐渐被淘汰。

  大体来说,各地应该首先建立较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大量储备秸秆以保证向市场长期连续的供应原料。其次,打通秸秆利用产业链,综合利用,发展规模型现代化养殖小区,生物质电厂,中型、大型沼气站,大批量的消化本地的秸秆资源。这些秸秆产业的副产品最终循环到土壤中,发展普及土壤生化实验室,方便本地农民测土配方施肥,达到最好的肥料利用效果。

  还田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说是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但在我国农作物秸秆用于还田的仅占1.7%,大部分地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还田措施,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土壤有效成份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处于重用轻养的掠夺式经营状态。同时由于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大,全国占世界7%的耕地,化肥用量占世界施用化肥总量的27%,致使土壤板结,地力衰退,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秸秆还田能改良土壤和粮食的品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增肥改土工程和环保农业的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之一。秸秆还田主要有以下好处:

  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15t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2250kg/hm2。还田一亩鲜玉米秸秆(1250kg),相当于增施4000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增施碳铵18.75kg,过磷酸钙10kg,硫酸钾7.65kg。秸秆还田可使下茬作物平均增产10%~20%。秸秆还田还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在瘦土上更明显约增加2倍。

  2、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可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形成有机质覆盖,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秸秆直接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覆盖秸秆,冬天5cm地温提高0.5-0.2℃,夏天高温季节降低25-35℃,土壤水分提高32-45%,杂草减少40.6-24.9%。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秸秆青贮,秸秆氨化对有害微生物、害虫以及杂草种子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再经过草食牲畜消化后,发酵等一系列过程后,再次杀灭有害微生物、害虫以及杂草种子。

  秸秆还田可谓是好处多多,但前面已经讲过,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还田,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参量,进而会降低农民对这项技术的信心。所以发展土壤生化实验室,建立土壤生化数据网络,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是秸秆还田的一个重要环节。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过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减少施肥的盲目性,施肥结构更趋合理,同时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采用GPS高科技的测试手段后,数据会更准确,结果会更科学。测土配方是促进我国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猪、禽和肉、蛋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牛奶、牛肉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的畜牧业无论在养殖方式、养殖水平、还是在畜产品质量上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畜牧产业链上的各项经济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肉产品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还不合理。我国高耗粮型畜肉产品所占比重大,2008年我国猪肉产品生产量为4615万吨,占世界你年总产量的49%,人均猪肉生产量为35.5kg/ 年,是世界人均猪肉生产量15kg/年的两倍以上。尽管产量很大,但整体品质不高,无法在出口市场形成竞争力,整个产业的利润较低。同样,牛肉年产量虽然 610万吨,占全球牛肉产量的11%。但我国人均消费量只有4.6kg/年,不及世界牛肉人均消费量的一半,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50kg/年相比,不及 1/10。作为肉类产品中高档产品的指标,我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显然太低,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和消费,提高我国人民肉食消费的品质。特别是在目前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的形势下,肉牛生产作为节粮型畜牧业的主力,也正是缓解目前人畜争粮的矛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所需要提倡的可行项目。

       来源:薛湖居委会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